检索结果
 |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 |
作者: |
陶一桃 |
主题: |
强制性制度变迁, 制度安排,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 选择集合, 资本主义 |
年份: |
2004 |
摘要: |
|
 |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契机(代前言) |
作者: |
黄卫平, 陈文 |
主题: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改革, 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发展, 公平正义, 经济体制改革, 和谐, 民主法治, 执政能力建设, 巩固执政地位 |
年份: |
2007 |
摘要: |
<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执政党领导的现行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因素。如何既保持政治稳定,以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能够渐进、理性地有序推进政治改革,在新的世界格局和国内形势下,以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执政地位,就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科学 |
 |
改革二十年 理性话《交锋》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 思想解放, 利益群体, “不争论”,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年份: |
1999 |
摘要: |
政治体制改革至今步履艰难,因为人们很难指望传统政治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能主动改革以剥夺自己的特权,也许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真正深入将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在此基础上新的利益格局的形成。 |
 |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中国政治, 国家权力, 民主政体, 结构体制, 若干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认识误区 |
年份: |
1995 |
摘要: |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思路──邓小平同志论政治体制改革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同志,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大思路, 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路 |
年份: |
1996 |
摘要: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思路──邓小平同志论政治体制改革黄卫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内容复杂、阻力较大、十分敏感的问题。因此,邓小平同志总是以十分慎重的态度来... |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思路——论邓小平的政治哲学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文选》, 中国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 官僚主义, 行政管理体制, 大思路 |
年份: |
1996 |
摘要: |
<正>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内容复杂、阻力较大、问题敏感的领域。因此,邓小平总是以十分慎重的态度来对待这一改革,并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
社会主义的旗帜与内涵 |
作者: |
黄卫平, 吕元礼 |
主题: |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创造性地发展, 传统社会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思想,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年份: |
1997 |
摘要: |
|
 |
中国改革决策层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历史发展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 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政治, 最高决策层, 反腐败斗争, 社会主义民主, 依法治国 |
年份: |
1998 |
摘要: |
中国改革决策层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历史发展黄卫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决策层,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明确表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 |
 |
简论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政治意义——读《第七次革命》有感 |
作者: |
黄卫平 |
主题: |
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 政治改革, 政治意义, 中国政府, 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高决策层, “改良” |
年份: |
1998 |
摘要: |
近来,在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精神的浪潮中,通俗型政论类书籍颇为畅销,充分反映了目前国人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实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的高度关注。由刘智峰主编的《第七次革命———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就是... |
 |
从“南方谈话”论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
作者: |
黄卫平, 吕元礼 |
主题: |
市场社会主义, 南方谈话, 邓小平, 改革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主义, 共同富裕, 人民公认 |
年份: |
1998 |
摘要: |
从“南方谈话”论邓小平的政治智慧黄卫平吕元礼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春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宏气度和惊人谋略,发表了一系列惊世骇俗之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拨正了航向,高屋建瓴地给全国人... |
|